2025年8月,Solana生态两大巨头Jupiter与Hyperliquid的竞争格局逐渐清晰。前者通过收购扩张构建用户入口,后者专注流动性基础设施,这场关于"控制货架还是控制流动性"的战争,或将重塑Web3行业价值流向。
黑石集团收购宠物护理平台Rover的案例揭示了传统聚合模式的核心:整合分散供应并控制展示渠道。在DeFi领域,Jupiter正复制这一路径——通过智能路由整合Solana上Orca、Raydium等DEX的流动性,目前其交易量已占Solana全网近50%。Hyperliquid则选择另一条路:将永续合约订单簿深度开放为基础设施,Phantom等钱包可直接接入其流动性网络,上月第三方交易量突破130亿美元。
Jupiter的崛起印证了聚合器的三级跃迁:最初作为价格发现工具(第一层),随后通过零滑点交易升级为执行层(第二层),最终通过嵌入Phantom等钱包成为Solana默认交易入口(第三层)。其近期推出的Jupnet试图构建低延迟执行层,目标是将永续合约等复杂产品纳入同一流量池。而Hyperliquid始终坚守流动性护城河,其75%的永续DEX市场份额证明:当价差足够窄,交易者会主动追随流动性。
Jupiter的收购清单显示其战略意图:Moonshot补充代币发行场景,DRiP导入NFT用户流,Portfolio强化交易工具。这种"收购创始人而非功能"的策略,与亚马逊飞轮理论高度吻合。但数据显示,在启动板细分市场,Pumpdotfun仍以80%份额压制Jupiter系产品。Hyperliquid则保持极简架构,通过Builder Codes计划将流动性封装为API,吸引BasedApp等十余个前端应用接入。
这场竞争本质是两种哲学的对决。Jupiter信奉"得入口者得天下",Hyperliquid坚持"流动性即平台"。当L2公链未能成长为真正平台时,应用层正在上演Web3时代的"货架争夺战"。正如Aave凭借240亿美元跨链TVL证明的那样,在DeFi世界,流动性才是终极话语权。
先进加密加持,每一笔交易都稳稳的安全!
本平台作为加密货币信息分享站,不提供交易服务或个性化投资方案。请根据个人情况谨慎决策,风险责任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