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"电子第一街"深圳华强北,一种新型跨境支付方式正在个别商户中悄然试水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实地走访发现,尽管大多数商户对稳定币仍持观望态度,但已有商家开始尝试用USDT等稳定币进行外贸结算,背后隐藏的合规风险与灰色兑换链条逐渐浮出水面。
记者走访赛格电子商场、远望数码商城等华强北主要卖场发现,数十家商户中仅有个别商家表示接受稳定币支付。一位3C电子产品商家透露:"身边有人用稳定币炒币,我会考虑境外收款,但尚未成交。"线上咨询的20余家商户中,两家明确表示可收USDT,主要因部分海外客户提出支付需求。
这种交易模式的核心在于"U商"搭建的兑换桥梁。调查显示,这些承兑商通常设置5万USDT起收的高门槛,按当日汇率下浮0.3%-0.5%进行兑换,每笔额外收取0.03元人民币手续费。一位U商直言:"收来的币部分挂交易所转卖,部分转给同行接盘。"
稳定币在跨境场景确实展现特殊优势。与传统SWIFT汇款相比,USDT等稳定币能实现点对点即时结算,规避代理行手续费和到账延迟问题。某银行交易银行部人士分析:"稳定币锚定法币的特性降低了投机属性,使其更适合作结算工具。"
但华强北商户普遍存在认知断层。多数受访者表示"不清楚稳定币是什么",有显卡商家甚至误将其等同于比特币。即便在义乌小商品市场,商户对稳定币的合规性和成本仍存疑虑,仅极少数支持收款。
这种新兴支付方式正游走于监管边缘。广强律师事务所曾杰律师明确表示:"国内用虚拟货币跨境支付目前不合法。"近期深圳、北京监管部门已发布风险提示,警示以稳定币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活动。
业内人士指出,商户若通过U商变现,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和法律追责双重风险。尽管个人虚拟币交易受法律保护,但专业承兑业务已涉嫌违规。随着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逐步完善,这种灰色交易模式的生存空间或将持续收窄。
先进加密加持,每一笔交易都稳稳的安全!
本平台作为加密货币信息分享站,不提供交易服务或个性化投资方案。请根据个人情况谨慎决策,风险责任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