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正式实施还剩30天,蚂蚁集团与京东不约而同披露稳定币计划。不同于加密企业的代币发行逻辑,两家互联网巨头的布局暗藏更深的战略意图——在主权数字货币体系成型前,抢先构建民间版人民币跨境结算网络。
——这绝非简单的支付工具升级——蚂蚁数科近期完成的充电桩收益权代币化项目,暴露出其真实目标:打造以人民币计价的链上金融基础设施。与德意志银行的合作显示,蚂蚁正尝试将代币化存款与稳定币结合,重构全球企业支付路径。值得注意的是,Alipay+已覆盖亚洲【2.5亿】用户,若接入稳定币结算体系,将形成事实上的"数字人民币替代区"。
京东选择更务实的切入点。其参与的香港金管局沙盒项目聚焦港元稳定币,专门服务平台商户与海外仓储体系。天星银行的合作方身份揭示关键意图:通过缩短跨境账期、优化结算流程,在特定商业生态内建立闭环支付网络。多位业内人士透露,京东内部将该项目称为"链上版JD Pay"。
选择香港作为试验场颇具深意。内地禁止私人稳定币发行,而香港制度既提供合规通道,又保留连接国际市场的接口。更微妙的是,两家企业都避开美元稳定币体系,转而锚定CNH或HKD。这种设计既规避资本管制争议,又为未来对接数字人民币预留空间。
这场试验面临三重考验:技术层面需证明链上清算的可靠性;监管层面要平衡创新与风险;地缘政治层面可能遭遇美元体系的压制。有匿名投行人士指出,若试验成功,香港或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"链上离岸中心",但主导权最终归属仍存变数——毕竟没有主权背书的稳定币,终究是"带着镣铐跳舞"。
截至发稿时,两家企业均未披露具体发币时间表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这场商业力量推动的货币实验,正在改写传统金融权力更迭的剧本。当技术巨头掌握货币发行权时,其带来的变革可能远超区块链技术本身——这或许是香港金管局在制定监管框架时,最需要权衡的深层命题。
先进加密加持,每一笔交易都稳稳的安全!
本平台作为加密货币信息分享站,不提供交易服务或个性化投资方案。请根据个人情况谨慎决策,风险责任自负。